我國是世界上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,也是全球候鳥跨境遷徙的重要通道,全球九大候鳥遷飛通道中有4條途經我國。近年來,我國全面強化鳥類及其棲息地保護,不斷提升候鳥遷飛通道治理能力,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。

在遼寧省盤錦市,當地通過實施退養還濕與藍色海灣整治行動,交出了一份守護候鳥與人類共同家園的綠色答卷。盤錦地處遼寧省西南部、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,擁有2165平方公里的自然濱海濕地,是東亞到澳大利西亞水禽遷徙重要給養地,被稱為是“一座輕輕放在濕地上的城市”。
曾經,圍海養殖蠶食自然脈絡;如今,“退養還濕”重塑生態奇跡。讓我們走近丹頂鶴、黑嘴鷗的棲息之地,感受遼河三角洲濕地的生態變遷。

劉野 盤錦市林業和濕地保護管理局副局長:鳥,是濕地的精靈。它是反映環境好不好的指示物種。單從丹頂鶴來看,我們2010年監測到在盤錦越冬的丹頂鶴只有5只。但到2024年,我們監測到有187只丹頂鶴留在盤錦越冬,已經不走了。
2016年的時候我們繁育技術取得了突破,現在成功繁育了丹頂鶴442只。今年,又新增了89只丹頂鶴寶寶。我們通過人工繁育、野化訓練放歸野外,提高丹頂鶴的野外種群數量。
20世紀80年代開始,圍海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短期的經濟效益,但使遼河口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,濕地天然植被大面積損毀。為保護這片人與動物共同的家園,盤錦市全面啟動“退養還濕”工程,將濱海濕地所有養殖設施全部拆除。

孫磊 盤錦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:盤錦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退養還濕工程。從2015年開始實施退養還濕工程,當年就退出2.3萬畝。2018年,又開始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,修復濱海濕地5.37萬畝,修復自然岸線15.77公里。造就了全國最大的退養還濕單體工程。
政府從人文關懷的角度提出開放養殖政策,就是將養殖戶的圍海養殖置換成開放式養殖。如果養殖戶不想經營,也可以通過一個國有企業,對養殖戶的開放式養殖權進行回收。這樣就解決了老百姓的后顧之憂。

此外,盤錦市還實施渤海攻堅戰大凌河生態修復項目。主要圍繞黑嘴鷗的繁殖地,對底棲生物進行增殖放流,促進沙蠶等黑嘴鷗食源的種群增長,再造了一個生物家園,生物多樣性有了明顯的提升。黑嘴鷗從當年最早的一千只左右,現在總計達到一萬只以上了。
如今,濱海濕地宛如一塊巨大的“藍色海綿”,滋養著丹頂鶴、黑嘴鷗、斑海豹等497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。盤錦已成為展示東北沿海生態魅力的重要窗口。
| 我也說兩句 |
| 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,版權歸發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無商業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