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兵張光華:種下“致富果” ,染綠大荒山
永勝茂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光華,用10年光陰和軍人的本色,在永勝縣六德鄉他留山上生動踐行著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。面對發展油橄欖種植中的多次挫折,他帶領鄉親“走出去、請進來”,建成6000畝油橄欖基地,讓特級初榨橄欖油走出深山、供不應求,并串聯起一條帶動300余戶農戶增收的共富產業鏈。這位老兵的執著,不僅染綠了荒山,也蹚出了一條“金果”富民的希望之路。
今年65歲的張光華,1979年參軍入伍,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。退伍返鄉后,他先后擔任過村干部、鄉鎮企業廠長。2015年,得知縣里要打造“花果山”的計劃后,他成立了永勝茂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,全身心投入到油橄欖種植。然而,創業之路并非坦途。油橄欖對氣候、土壤、技術的要求極高,作為“門外漢”的張光華和團隊遭遇了嚴峻挑戰——橄欖樹長期未能掛果。
“我們種下油橄欖后,最大的難題是對種植技術一無所知。盡管種下了油橄欖苗,但4至6年仍不見掛果。后來通過學習我們才明白,這是受小氣候影響。從2018年開始,我們嘗試高枝嫁接。通過‘走出去、請進來’的方式,我們帶領30多戶村民到省外參觀學習,并邀請專家、教授現場培訓。如今,已有10年光景,成果初現。”張光華說。
十年磨一劍。如今,公司自有核心示范基地已達2600畝(其中,包含生態扶貧林地1100畝),并成功帶動周邊300多戶農戶種植油橄欖3500畝。目前,他留山油橄欖總面積已突破6000畝。更可喜的是,掛果率從最初的近乎為零,躍升至40%。2024年,凝聚著十年心血的他留山特級初榨橄欖油一經上市,便以其優異的品質被搶購一空,實現了從“綠葉子”到“金果子”的華麗轉身。
“這些年來,我們都在這里工作,自家也種植了16畝油橄欖。在張總的帶領下,我們學會了種管技術,收入也隨之提高。”永勝縣六德鄉六德村委會納咱村民小組村民羅亞琴說。
“銷路已經打開,今年售出了6至7噸橄欖油,供不應求。現在主要通過線上銷售,昨晚通過網絡平臺直播,20多分鐘就售出了3000多單、6000多瓶橄欖油,半小時內庫存便已告罄。”張光華說。
為了提升產業附加值,延伸產業鏈。今年,在政府支持下,公司投資400多萬元建成了高標準的恒溫儲油庫和全自動化灌裝生產線,每小時可灌裝2000瓶橄欖油。
“我們的食用橄欖油產品有500毫升裝和250毫升裝兩種規格,適合炒菜、涼拌、煎炸等。小包裝10毫升、25毫升及100毫升的橄欖油主要用于日常護膚。銷售渠道涵蓋線上和線下渠道,線上如抖音、淘寶等電商平臺。”永勝茂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業甫說。
雖然市場前景廣闊,但張光華清醒地認識到產業面臨的挑戰:麗江油橄欖種植企業逐漸增多,但普遍規模小、品牌弱,各自為陣,導致產品質量標準不一、市場價格混亂,難以形成區域合力和品牌溢價。
“作為一名退伍老兵,我深知執著、堅持的重要性。”據張光華介紹,目前,公司的橄欖油只是初級產品,下一步,將進行產業整合,并統一經營管理模式,確保產品質量一致,共同打造一個品牌,并將進一步開發油橄欖系列衍生品,如化妝品、膠囊等,果渣也可制成飼料、肥料等。
從保家衛國的戰場到綠化致富的山林,張光華把軍人特有的堅韌不拔、永不言敗的精神,深深注入到鄉村振興中。他留山的十年巨變,正是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最生動、最鮮活的實踐。通過“企業建基地、基地連農戶”的創新模式,一顆顆小小的油橄欖,不僅染綠了曾經的荒山禿嶺,更串聯起了一條穩固的共富產業鏈,在青山綠水間,書寫著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精彩答卷。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,版權歸發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無商業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